簡說中醫藥的四氣:寒熱溫涼!老中醫黃宏主任表示寒、熱、溫、涼四者,有人或稱為“氣”,有人或稱為“性”,古今有之,都是指藥物固有的屬性。下面我們簡單說說中醫的這一常識!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黃宏主任表示具體到每次治病過程不是這么簡單,但大的思路可以這樣理解:熱藥,就是加速血液流動,幫助新陳代謝更加旺盛的藥。而寒藥會減緩血液流動速度,減弱新陳代謝。

  那么藥物的寒和熱,是怎么知道的?大家通過身體的反應就可以感受出來。

  比如喝了酒之后,臉紅身體發熱,這就是加速血液流動,加速新陳代謝,是很明顯的熱藥。吃生姜也會有明顯的熱的感覺。

  而黃連是寒的,許多人吃了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簡單區分寒熱溫涼

  熱的里面分為溫與熱,熱比溫更熱些;

  寒的里面再分為寒與涼,寒比涼更寒一些。

  所以寒熱溫涼,這稱為藥的四氣。當然,另外還有不寒不熱的藥稱為平性。

  中藥的寒熱數據都是人體實驗的結果。不能否認有人就會比普通人敏感很多倍,但是中藥建立基礎數據庫就是這樣根據一般情況而定的。

  簡說中醫藥的四氣:寒熱溫涼!所謂病證有寒熱之分,藥性有溫涼之異。寒熱溫涼四氣是根據藥物進入人體的客觀反映來確定的,因此須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辨證,明確疾病的寒溫性質,針對性地選用寒性或熱性藥物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