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中醫藥的五味:酸苦甘辛咸!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老中醫黃宏主任表示中醫藥有五味,五種味道。酸苦甘辛咸,這就是在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中,能用嘴巴分辯出來的,有酸、苦、甜、辣和咸,這五種味道。
這里的辛為辛辣,甘是淡淡的甜味。味就是人吃了后的感覺。比如生姜,味道辛辣,另外有些藥有多種味道,比如桂枝,有辛味、還有甘味。
不同味酸苦甘辛咸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1、苦主涌瀉。
苦味藥作用是涌吐和泄下,如黃連和大黃是苦的,吃了后會拉肚子,這個在有些情況下對人體是有益的,幫助把不該留在腸道里面的廢物排出來。
2、辛為發散、酸為收斂。
辛酸調血!二者會導致氣血重新分布,比如辛辣的藥吃了讓氣血往外往上走,酸味的藥則相反。比如喝酒,酒辛辣,喝了后氣血上頭。
3、咸以潤下。
黃宏主任表示咸味的作用是改變水液的分布,讓水液往下流。比如我們馬上過春節了要腌臘肉,都要用鹽,這樣可以快速脫水。與人吃多了鹽會導致口渴一樣,甚至脫水。
所以有辛酸調血,咸調水這個說法,而苦味調的就是體內消化道的運動,這些都是導致運動的作用。
4、甘是能量補給。
那么運動的能量又是哪里來呢?靠甘味。
如果說辛酸苦咸味是發動機,那甘味就是給發動機加油;如果說辛酸苦咸味是前方部隊,那甘味就是后方補給。很多藥方里面都會有甘味藥,比如甘草、大棗等,就是這個道理。
簡說中醫藥的五味:酸苦甘辛咸,大家都有了初步的認識了吧!黃宏主任表示如果身體體內的氣血、水液、物質分布不均勻就會生病,那么通過中醫的五味這些作用就能進行重新調整,讓人恢復平衡,達到正常,通過藥物的能量調集氣血、津液來完成排病邪的任務,讓病人重新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