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弱怎么辦好?臨床常見一些西醫診斷的慢性胃炎患者,進食后覺得飽脹不適,餐前饑餓時又覺心悸頭暈、出冷汗等,這種胃病中醫治療效果更好。
對這類脾胃虛弱、心下虛痰虛實癥狀并見證候,如單施“攻、消”治療法,勢必餐前“低血糖”反應更重;如果單施“補、益”之法,則會致餐后胃脘更堵更脹。西醫常用胃腸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往往收效甚微。
中醫對其生理病理有系統的認識與理論,對胃病的防治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之處。
成都成華東區醫院名老中醫特色診療,醫院匯聚了一大批川派名老中醫,如成都中醫藥大學劉言正老院長、計懷安大師、張之文教授等一批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團隊,在臨床、科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診療醫案,形成獨具一格的臨床診療體系,尤其擅長疑難性疾病、重大疾病。
院方專家團隊不斷汲取現代研究成果并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創新了多項中醫特色診療方法,秉承中華傳統醫學精粹,明藥性之理,精炮制之法,尤其擅長疑難雜癥方面的疾病,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療效,獲得良好口碑。
我院脾胃病大家消補兼施,名方治療療效獨到。黨參、炒白術、茯苓、炙甘草溫補脾胃,增強消化道吸收功能。
黨參、炒白術、茯苓、炙甘草可溫補脾胃;枳實可以行氣;黃連助于瀉熱開郁;干姜起到溫中散結;厚樸可以燥濕除滿,麥芽可以消食去滯;半夏具有溫胃化痰之功。數藥并舉,使得本方消積除滿,清熱補虛,治療脾胃虛熱、心下虛痞,不欲飲食,身體懶倦。
成都成華東區醫院的丸、散、湯、膏、丹等多法并施,對臨床應用及加工制備等方面從規范性、科學性、安全性等方面嚴格要求,積極探索中醫丸、散、湯、膏、丹在臨床治療、中醫治未病等方面的運用,以辨證論治為基礎,以臨床為中心,以療效為標準,嚴格規范了藥劑制備工藝,突出了中醫丸、散、湯、膏、丹的針對性功能,提升了中醫臨床治療手段與效果。
成都成華東區醫院中醫治療胃病,另外通過針灸、熏蒸、儀器、外用貼敷,穴位給藥,經絡傳導等多種手段進行治療,并引進現代中醫治療技術,采取天然草本植物精華并融入現代中醫藥技術保留藥物活性成分和純天然性,藥物分子進入到人體的五臟六腑,可分別對心、肺、肝、脾、腎五臟進行循環調補、滋養修補達到治療效果,臨床療效尚佳,顯示出辨證施治,靈活機動獨到優勢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