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胃腫瘤,其實我們大家對該病多少都有些了解,并不算陌生,但是在對該病篩查和防治方面卻有不少人容易陷入誤區,導致對早期胃腫瘤診斷的誤診、漏診;那么到底有哪些誤區是我們容易陷進去的呢,接下來就讓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成華東區醫院腫瘤科段心好主任來帶大家簡單盤點一下!
胃腫瘤發病率近些年來逐年升高,很多年輕人沒到40歲就被診斷為胃腫瘤,所以對胃腫瘤的早期診斷也是越來越受到中青年人的重視,那么我們在診斷胃腫瘤患病的時候,有哪些雷區要避開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相關的胃腫瘤早期防治知識!
一、年輕人不需要做胃鏡
年輕人胃病是否需要胃鏡檢查取決于患者癥狀。當患者有腫瘤預警癥狀時,像:消化道出血或貧血、反復嘔吐、吞咽困難和消瘦等,無論年齡大小,都需要做胃鏡檢查。有其他消化不良癥狀者是否立刻行胃鏡檢查,取決于當地胃腫瘤發病情況。胃腫瘤發病率很低的國家或地區,如美國將立刻進行胃鏡檢查的年齡界限定為55歲,多數國家定為45歲,而我國作為胃腫瘤比較高發的國家,早預防的意識更應該加強提前。
當然,一些治療效果不佳的年輕患者也需要做胃鏡檢查,以明確病情,針對疾病治療。并不是所有胃腫瘤患病都會有預警癥狀,有些胃腫瘤患病的癥狀是比較隱匿或輕微的,遇到一些普通治療沒能改善癥狀的情況,不論年齡,該做胃鏡的還是應當做個這方面的篩查!
二、胃鏡檢查非常痛苦
有消化不良癥狀的患者到醫院就診時,醫生往往會要求患者進行胃鏡檢查。一些患者因害怕胃鏡檢查會有痛苦,而舉棋不定。實際上,隨著胃鏡鏡子質量的不斷提高(更細、更軟,操控性更好)和操作醫生技術的不斷熟練,半數以上患者接受胃鏡檢查時僅有輕度不適感。
一般熟練醫生在3-5分鐘內即可完成胃鏡檢查 (包括拍照、取活檢等操作),遇到癥狀復雜患者也很少有超過10分鐘的。因而多數患者是可以承受的。胃鏡檢查一般不會產生疼痛,主要不適是惡心和感覺到呼不出氣。由于患者的恐懼心理和胃鏡通過咽部插入食道時的反射,多數患者會有暫時憋氣,這就似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掉在水里一樣,會不自主憋氣。當患者實在憋不住后才呼氣,就會出現惡心。因而胃鏡檢查時患者不憋氣和調勻呼吸是關鍵。
由熟練的醫生進行胃鏡操作,檢查時患者的不適程度主要由患者因素所決定,一般高度恐懼、中青年、男性、體型較胖、吸煙、刷牙容易惡心的患者,胃鏡檢查時反應較大,不適程度高。這些患者可通過使用鎮靜藥物使他們處于無意識狀態而消除檢查時的不適,即可采用“無痛”胃鏡檢查。
三、胃鏡檢查會加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胃鏡檢查的指征之一,但當醫生動員患者做胃鏡檢查時,部分患者和家屬會有顧慮,擔憂胃鏡檢查會加重出血。實際上這種顧慮是無需要的。胃鏡檢查在直視下進行,也就是說在直接看見食道、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情況下進行檢查,因而一般不會碰到病灶加重損害,除非是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配合不佳,劇烈惡心,間接造成出血。
胃鏡檢查,尤其是出血48小時內進行胃鏡檢查(稱為“急診胃鏡檢查”),在上消化道出血處理中有重要作用。一,可明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便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由于糜爛等表淺病變在治療48小時后可能愈合,因而要強調及早做胃鏡。二,可對活動性出血和可造成活動性出血的病灶進行胃鏡下止血。
四、呼氣試驗能代替胃鏡檢查
隨著幽門螺桿菌感染在胃十二指腸疾病發病中作用認識的統一,很多醫療單位開展了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呼氣試驗。但一些不恰當的宣傳,如“輕輕吹口氣,就能查胃病”誤導了很多患者。
呼氣試驗的作用僅僅是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呼氣試驗陰性不等于沒有胃病,實際上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腫瘤可以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或由于服用了某些藥物影響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出現假陰性。呼氣試驗陽性也不可以判斷是何種胃病。因而呼氣試驗不能代替胃鏡檢查,要知道患何種胃病,需要胃鏡檢查。
五、X-鋇餐檢查能代替胃鏡檢查
一些患者因害怕胃鏡檢查,要求用X-鋇餐檢查代替胃鏡檢查。其實胃鏡檢查與X-鋇餐檢查相比存在許多優點。
首先胃鏡檢查在直視下進行,可直接看見食道、胃、十二指腸黏膜,可觀察到表淺的病變如胃黏膜表淺潰瘍、萎縮、血管病變、糜爛、膽汁返流等。
其次,胃鏡下可取胃黏膜活檢,這對胃黏膜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和胃腫瘤的確診是很必要的,同時活檢標本還可作幽門螺桿菌檢測。胃鏡檢查中的這些發現對胃病的治療有非常大幫助,因而多數情況下X-鋇餐檢查不能代替胃鏡檢查。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表示:胃腫瘤的患病對我們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早期及時診斷發現病情,并及時治療是防治該病很重要的措施,胃鏡是目前早期篩查胃腫瘤很實用的一種早期診斷手段,通過胃鏡可以較直觀的查看患者食道到胃部的一些病變情況,若是發現疑似腫瘤組織,往往還會通過取樣活檢的方式去進一步確定病理類型,胃腫瘤是一種可發生在各個年齡階段的腫瘤,所以年輕人也要對這方面的早期預防有所意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