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中醫防抗癌之要素及優勢!在確診癌癥以后,該采取西醫還是中醫的治療方法,一直都存爭論。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中醫對改善體質內環境有著顯著功效,這對于從根源上預防癌癥及對預后恢復都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下面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黃宏主任就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來揭示中醫防抗癌之要素及優勢。

中醫防抗癌的原則,就是改變體質環境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黃宏主任表示,縱觀人類中醫藥發展史,我們的祖先沒有透視、掃描等醫療技術,卻對癌癥的認識早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把癌癥稱為“積聚”或“癥瘕”。

預防癌癥,要增強對癌癥產生的認識。

癌癥是機體自身產生的,與體質密切相關。我們的體質好比土壤,同樣的種子在不同的土壤里結出了不同果實。而中醫恰好在改變人體體質、改變體內環境上起著根本作用,因此中醫防抗癌的原則,就是改變體質環境,更好地對付癌癥。

中醫望聞問切辯體質

黃宏主任認為,寒性體質的人,陽氣不足更容易患上癌癥,其中的醫理,在《黃帝內經》有提到“腸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積蓄留止,寒多則氣澀,氣澀則生積聚?!闭f的就是我們的腸胃之間,常出現寒多熱少情況,影響腸胃功能,邪氣就停留在此,氣血凝滯,積聚產生了,容易患上癌癥腫瘤。中醫認為,如果脾胃脈象較弱,多會伴隨虛寒體質。舌象上看,也是寒癥的一種跡象。

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

偏寒體質,有先天和后天因素造成。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陽氣到了一定歲數后會逐步衰退,這是一個自然代謝過程??芍^:“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四十歲以后,陽氣逐漸衰竭,機體的免疫監控能力就失調,身體無法識別好細胞和壞細胞,不能把壞細胞抓出來消滅,壞細胞就在身體里積聚起來,容易得癌癥。而且癌癥病發,從一個癌細胞到肉眼能看到的腫瘤,中間可能需要十五年或更長的時間,所以中老年人患癌癥的幾率更高。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黃宏主任表示,有人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體質偏寒,那么其實陽氣與性別無關。

大部分女性愛美,冬天也穿得少,久而久之就容易減損陽氣。而女性往往更嗜好冰激凌等冰冷的甜食,后天生活習慣更容易造成體質偏寒。因此不管男女都要注意盡量少吃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