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其實是一種可以調控的慢性病,可從“不治之癥”的范疇內剝離出來,與癌癥和平共存,并非不可能。
雖同為慢性病,但人們對心血管病和癌癥的畏懼程度有極大差別。
面對前者,大多數人都能泰然處之,而對后者,則幾乎無法接受。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癌癥的認知仍然不足。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黃宏主任表示癌癥具有慢性病的特征,潛伏期較長。再加上現代治療方法對癌癥的有效控制,使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長。
因此,大多數癌癥都是來得慢、惡化慢、死亡慢。通常,從起初的細胞突變到癥狀顯現被檢查出來,需要2~3年,甚至5年、10年時間。
在漫長“潛伏”過程中,現代醫療的進步使人們有了更多機會實現對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事實上,對病情進展有更大負面影響的是人們對癌癥的態度。
有人說:“很多癌癥病人是被嚇死的?!彪m然醫學上不能得出上述結論,但某種程度上看,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有的人被診斷患癌后,壓力過大、吃不好、睡不好,甚至產生抑郁情緒,自然難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有的患者看似重視,卻慌不擇路,有病亂投醫;或偏聽偏信,上網查資料,搜尋各種神醫妙藥,用錯方法,反而加速病情惡化。
對待癌癥的理性態度應該是:既不偏聽偏信亂投醫,也不灰心放棄治療。
癌癥作為一種慢性病,其中:
可預防;
可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治愈;
癌癥其實是一種可以調控的慢性病,黃宏主任認為可通過適當治療可控制,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