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大腸癌?有何病因、病機?究竟什么是大腸癌?哪些人群容易患大腸癌?中醫如何治療大腸癌?為此,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腫瘤專家黃宏主任來談一談。

  究竟什么是大腸癌呢? 大腸癌的發病率怎樣?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指的是“大腸黏膜在生物學、環境或遺傳等多種因素作用下發生基因突變而形成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結腸和直腸統稱大腸,因此,大腸癌一般也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發病于大腸部位,又被稱為結直腸癌。

  大腸癌發病趨勢:

  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居高不下,發病率僅次于胃癌與食道癌,與胃癌、食道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一起占癌癥整體發病率的7成以上。大腸癌的好發年齡為30至60歲,整體趨勢為男性高于女性。大腸癌是吃出來的,發達地區較高,城市比農村高。

  大腸癌高發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群易患腸癌?

  黃宏主任認為,大腸癌高發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口老齡化因素,老年人增多,導致以“老年病”著稱的大腸癌高發;二是飲食習慣改變,飲食上的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引發;三是中醫講的喜怒哀樂等情志因素;四是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大腸癌易患人群:

  對應以上的高發原因,易患大腸癌的人群主要有:50歲以上腸道微生態失衡、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喜食高脂肪、高蛋白而又運動少的人群;喜怒哀樂不節制、緊張、焦慮、抑郁的人群;抽煙喝酒及有腸道疾病的人群,如慢性炎癥性腸病的患者易癌變。

  病因、病機?中醫如何治療?

  黃宏主任認為,引起大腸癌的病因病機主要有:外感濕邪,導致脾失健運;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滋生水濕,日久成毒;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正氣虧虛,脾虛腎虧,造成了先天不足,后天失養。與此對應,中醫治療大腸癌講究辨證施治:濕熱下注,方藥用槐角丸加減;瘀毒內阻,方藥用膈下逐瘀湯加減;脾腎陽虛,方藥用附子理中湯加減;氣血兩虛,方藥用八珍湯加減;肝腎陰虛,方藥用知柏地黃丸加減。中醫藥展現上佳療效。

  中醫治瘤五六七體系

  究竟什么是大腸癌?有何病因、病機?黃主任表示治療腸癌,“堅者削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滯者導之”,可選擇“中醫治瘤五六七體系”綜合治療,該治療體系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幫助患者改善人體內環境,應對患者的并發癥及復發,疏通經絡、扶正祛邪,減輕或者改善各種不適癥狀,鞏固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