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術后放化療,中醫怎么“保駕護航”?對此,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黃宏主任表示需要中醫指導辨證施治。

  腸癌患者受體質、病理、治療、病情發展等不同因素影響,虛證同時多兼夾濕、痰、熱、毒、瘀等標實癥狀,或以實證癥狀表現為先為主。所以中醫治療大腸癌不僅要對癥下藥,還要把握好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標本兼顧、辨證施治。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秉承“中醫治瘤五六七體系”對治療腸癌有獨特優勢,調整人體代謝環境,改造人體體質等多方面入手,整體治療達到人體內部環境的協調、延緩腫瘤細胞生長,提高免疫細胞活性,增強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延長生命機能,減少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腸癌術后放化療由中醫“保駕護航”

  腸癌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化療、靶向治療、放療和中藥治療等,其中以外科手術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化療和靶向治療主要應用于術后輔助治療和晚期治療。

  中西醫聯合治療能延長術后及晚期大腸癌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免疫功能,減輕化療不良反應,其中抗癌消瘤的治法效果明顯,延長大腸癌術后總生存期。

  大腸癌手術后,病人氣血虛弱,脾胃功能受損,應用中藥可以恢復體質,減輕術后的某些不良反應,如低熱、腹脹、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及早恢復脾胃功能。

  腫瘤專家黃宏主任表示可以選擇六君子湯,或八珍湯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白芍、厚樸、枳實、陳皮、甘草、姜半夏等。

  1)恢復腸功能,適用于術后腸功能不良:枳實、厚樸、萊菔子、陳皮、黨參、當歸、炙甘草、制大黃等。

  2) 恢復體質,益氣養血:黨參、炙黃芪、茯苓、白術、熟地、當歸、川芎、雞血藤、炙甘草、陳皮等。

  放化療期間,由于藥物和射線的毒性作用,患者可出現消化道癥狀、心肝腎功能異常、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服用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為主的中藥不僅可緩解癥狀,同時對放化療具有增敏減毒作用。放化療完成后,可以用抗癌中藥長期維持治療。

  中醫藥調理脾胃,減輕化療消化道反應具有良好的療效,中醫腫瘤專家黃宏主任推薦代表方劑有香砂六君子湯、連蘇飲等。

  常用中藥有黨參、白術、姜半夏、陳皮、茯苓、黃連、蘇葉、焦三仙、砂仁等。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中醫防病、治病的理論根基,腫瘤患者久病必虛,腸癌患者虛久必積、積久成瘀,進行中醫抗癌消瘤治療,有助于阻斷腺瘤息肉等癌前病變及腸癌的復發或轉移。

  腸癌術后放化療,中醫怎么“保駕護航”?在腸道腫瘤中醫醫治領域,根據病位的病勢虛實屬性,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專家們制定了以個體精細化治療方案,用本院自主研發的特效消瘤藥物結合中醫藥對癥治療,采用現代中醫與傳統中醫融合高效抗癌,推測病因、病機、辨證分型為患者開出驗方整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