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腫瘤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腫瘤,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腫瘤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
直腸腫瘤中醫病因
直腸腫瘤屬于“腸蕈”、“腸中積聚”、“癥瘕”、“鎖肛痔”、“下痢”、“臟毒”等范圍。
中醫認為由于飲食不節、憂思抑郁、久瀉久痢或大便秘結,感受外邪、勞倦體虛、濕熱蘊結等因素使脾胃失損,運化失司,濕濁內生;老年人五臟虛寒,脾腎虛弱,正氣虛弱易受外邪,濕毒瘀搏結腸道,久成積塊而成。
直腸腫瘤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密切關系:
(1)潰瘍性結腸炎
(2)直腸息肉癥
(3)直腸血吸蟲病
(4)高脂肪、低纖維飲食
(5)盆腔放射治療
古方中醫辨證施治
病至后期,可出現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血虧虛的表現,因此應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以溫補脾腎,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為基本法則。
1.濕熱蘊結
主證:腹部陣痛,便中夾血或里急后重,肛門灼熱,或有發熱、惡心、納呆、胸悶等癥,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2.氣滯血瘀
主證:腹脹刺痛,瀉下膿血紫暗量多,里急后重,腹塊堅硬不移,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細。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解毒。
3.脾腎陽虛
主證:面色萎黃,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少氣無力,腹痛綿綿,喜按喜溫,五更泄瀉,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
4.肝腎陰虛
主證:形體消瘦,頭暈耳鳴,腰酸腿軟,五心煩熱,或潮熱盜汗,口渴咽干、大便秘結,遺精帶下,舌質紅,少苔,脈弦細。
治法:滋腎養肝。
5.氣血兩虛
主證:面色蒼白,氣短乏力,唇甲不華,脫肛下墜,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益氣血。
中醫治療直腸腫瘤的優勢
腫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單一的手術,放化療,對抑治腫瘤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些方法副作用都很大,只有結合中醫中藥治療才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消除放療,化療的毒副作用,增強療效,抑治瘤體生長,促使腫瘤逐漸縮小。
對于身體機能弱,無法耐受西醫治療或西醫治療已經不起作用的直腸腫瘤患者,采用中醫治療可明顯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直腸腫瘤中醫治療不僅預后良好,而且相比較昂貴的西醫治療來說,費用低,不會給患者家庭造成經濟負擔,患者及家屬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