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國人對飲食味道要求不斷提高,食材污染狀況又日益惡化,飲食結構不均衡同時伴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造成的長期便秘,均會導致大腸腫瘤的患病率的不斷提高。
大多數腸腫瘤由腸道黏膜息肉引發,及早發現有惡變可能的息肉,及時治療,可有效降低腸腫瘤發病率,因此男性步入55歲后、女性步入60歲后,應該堅持每年去醫院做一次指診檢查、便隱血檢測以及電子結腸鏡檢查。
我院專家提醒:日常生活中發現有以下幾種癥狀,應引起注意及早就醫:
腹痛
有些患者會突發位置不確切的腹部持續隱痛并有腹脹感。有些患者會因合并梗阻或繼發感染,相應腸道蠕動增加并產生痙攣,有明顯的腹部絞痛。
有些患者則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后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癥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大腸腫瘤的可能。
便血
結腸腫瘤早期和常見的表現就是便血。癥狀輕的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癥狀重的則表現為黏液血便或鮮血便。
常會被誤認為是痔瘡出血,但它和痔瘡出血是有明顯差別的,腸腫瘤引起的出血顏色或深成暗紅色,或淺成粉紅色,且看起來似有似無。痔瘡血一般比較明顯,呈鮮紅色。
貧血
男性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的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人,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胃或大腸腫瘤的可能性。
消瘦
半年時間內,排除減肥和糖尿病等因素,在保持正常生活習慣狀態下,無故明顯消瘦10公斤以上的,伴有乏力,少氣懶言等情況,應考慮患腫瘤的可能。
排便習慣的改變
健康人排便1天兩次或2天一次都屬正常。
但不知原因的突然改變排便習慣,每天大便3~4次以上,便意頻繁,每次排便很少或僅僅排出少許黏液和膿血,或是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時應到醫院及時檢查,這可能是大腸腫瘤的早期征兆。
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定期做指診檢查可以盡可能地避免大腸腫瘤的發生,即使不幸得了大腸腫瘤,一定要及時治療,千萬不要因面子問題而諱疾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