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腫瘤的患病根據臨床發病起始部位來分,在臨床上面可以將其分為原發性肝腫瘤和繼發性肝腫瘤兩種。
所謂的原發性肝腫瘤,指的就是肝原發部位自行發生的腫瘤病變,不同體質的人和不同位置的腫瘤灶,在患病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上面也會存在一些差異,中醫和西醫在對待該病的癥狀病理病因的認識上有著一定區別。
那么,中醫在對待原發性肝腫瘤的治療上又是如何來治療的呢?
肝腫瘤是我們人體消化道上惡性程度很高的一種腫瘤病,晚期在臨床上面也有著較高的死亡率,是僅次于胃腫瘤、食道腫瘤的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初期癥狀并不明顯,晚期主要表現為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癥狀。
臨床上一般采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療法,但晚期患者因腫瘤細胞擴散而治療較難,因此要做好肝腫瘤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中中醫對肝腫瘤的中晚期整體治療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對幫助患者穩定病情和延長患者帶瘤生存預后上面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我院段心好主任表示,中醫在對待腫瘤的治療上,還是遵循辨證分型、辯論施治的中醫原則,其中醫對原發性肝腫瘤治療主要還是以下面這4大辨證分型為主:
1、氣滯血瘀
一般這種證型的原發性肝腫瘤病人,常會表現有脅痛如錐刺、痛牽腰背、固定不移、入夜痛劇、納差、惡心、脘腹脹悶、脅下痞硬、呃逆噯氣或伴腹水、大便不實、乏力、舌苔淡白、質紫暗、舌邊尤甚、呈紫斑狀、脈弦澀。
2、濕熱蘊毒
濕熱蘊毒的原發性肝腫瘤病癥,一般常會表現出有兩脅痞硬、刺痛不移、發熱汗出、心煩易怒、口干口苦、身目黃染、惡心少食、便結溺赤、舌苔黃膩、舌質紅而紫暗、脈弦數稍滑。
3、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這類的肝腫瘤,一般中醫角度看,可以從患者脅肋隱痛、低熱盛汗、棱酸腿軟、頭暈目眩、形體羸瘦、或腹脹如鼓、青筋暴露、五心煩熱、人夜尤甚、皮膚鞏膜黃染、溲赤或嘔血便血、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等情況來初步判斷。
脾虛濕因的患者,一般癥狀方面表現為消瘦乏力、納呆腹脹、便溏肢浮、神疲體倦、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膩、脈滑細或濡。
健康提醒:當然對待不同身體情況和不同癥狀來說,其證型也是比較多見多的,但是臨床上大都還是以上四型較多,此外還有肝郁脾虛、肝胃陰虛等癥型。病人在臨床上的表現,也常常并非一個單獨癥型,有時候還表現為兩個或更多型的綜合癥狀。
段心好主任談:現在在臨床上面對待原發性肝腫瘤的治療,手術一般切除不盡,主要還是以中醫治療的方式去整體控制、改善局部癥狀和病痛,以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和延長病人帶瘤生存時間為治療目的,因此中醫治療對延長患者長期生存預后和預防肝腫瘤的復發轉移上還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