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也是我們人體顱內比較常見的一種腦瘤病,該病早期若是發現及時,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治療,大多數都是能夠取得一個較穩定的長期生存預后表現的;但若是早前期沒能及時發現,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的時候,它跟其他腫瘤一樣也是可能出現轉移擴散情況的,這種時候治療的時候不僅患者腫瘤癥狀表現較為嚴重,而且還很容易在臨床引起其他相關并發癥出現,其治療難度大、整體預后也較差,因此早期診斷對腦膠質瘤整個臨床來說是很具有長期預后意義的!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成都中醫腫瘤醫院腫瘤科段心好主任講:顱內腫瘤即各種腦腫瘤,是神經系統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對人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為原發和繼發兩大類。原發性顱內腫瘤可發生于腦組織、腦膜、顱神經、垂體、血管殘余胚胎組織等。繼發性腫瘤指身體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或侵入顱內形成的轉移瘤。

  腦膠質瘤早期臨床篩查可用到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一、免疫生物學檢查

  1、纖維酸性蛋白血清(anti-GFAPs)試驗:凡GFAP試驗呈陽性的即可確認它是來源于星形膠質細胞。

  2、神經元特異烯醇化酶(NSE)檢測:用免疫熒光法或免疫沉淀法可顯示NSE存在于膠質母細胞瘤、星形膠質細胞瘤、部分少支膠質瘤、室管膜瘤、脈絡叢乳頭狀瘤等。

腦膠質瘤早期檢查方法

  二、腦脊液檢查

  有顱內壓增高征象者,應慎用,勿多放腦脊液,如確實需要檢查時,先采用降低顱壓措施后小心操作,術后亦應給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觀察。

  1、壓力:顱內腫瘤多有不同程度的顱內壓增高。但枕大孔疝時顱壓常不高。

  2、腦脊液常規檢查:惡性腫瘤或引起室管膜反映的腫瘤,細胞數可增高,也可能含有脫落的瘤細胞,如髓母細胞瘤、轉移瘤和室管膜瘤等。

  三、生物化學檢查:

  1、乳酸脫氫酶(LDH)含量增高時,多見于顱內膠質細胞瘤。在惡性膠質瘤及轉移瘤中,常見谷草轉氨酶和LDH均增高。

  2、腦脊液中24-脫氫膽固醇含量增高,常見于膠質母細胞瘤及少支膠質細胞瘤。

  四、超聲波檢查

  可幫助定位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嬰兒可通過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顯示腫瘤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

  五、電生理檢查

  1、腦電圖: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要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支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只能定側。但腦電圖無異常也不能排除腫瘤的存在。

  2、腦電地形圖:直觀地看出不同部位、不同頻率的分布情況。但需與常規腦電圖相互配合才能提高診斷效果。

  3、腦誘發電位:對腫瘤有輔助診斷的作用。視誘發電位對視覺通路腫瘤有診斷價值;小腦橋腦角及聽神經腫瘤可先用聽覺腦干誘發電位。

  六、影像學檢查

  1、同位素腦掃描:可作為腦腫瘤的定位診斷,一般用于大腦表面及皮層下腫瘤的診斷,尤其對惡性膠質瘤診斷的陽性率較高。

  2、腦室造影:根據腦室移位變形、狹窄或擴大以確定腫瘤的部位,此法適用于腦室內腫瘤、大腦半球深部腫瘤、中線部位腫瘤及顱后窩腫瘤。

  3、腦血管造影:病理征象為顱內占位病變者,血管移位或曲度改變;出現新生血管則為病理血循環。

  4、頭顱CT掃描:能直接顯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囊性變和鈣化等。惡性膠質瘤中央呈低密度或混雜密度,瘤體周邊呈環形強化,瘤周圍腦水腫呈低密度改變;腦膜瘤呈高密度病灶改變。

  5、MRI檢查:腫瘤的信號改變,可反映腫瘤組織本身情況以及繼發的壞死、囊變、出血和鈣化等。

  腦膠質瘤早期診斷的5種輔助檢查方法?一般來說,現在臨床上面對待顱內腦腫瘤的診斷,常用到的方法主要就有上面這一些,在這里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段心好主任溫馨提示:腦膠質瘤本身對人體的危害也是很大的,若是經常在出現頭暈頭疼、尤其早晨睡醒后頭沉重的的情況,還是要警惕腦腫瘤患病的可能,應當要定期做好相關的腫瘤預防和臨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