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一直都是臨床上面比較難治療和處理的一種疾病,主要的原因就是腫瘤在治療后容易出現再次復發或者轉移的情況,很多腫瘤在手術切除后,五年內的復發幾率都超過五成了,有很多病友表示不理解:明明之前醫生說手術切除很成功,治療很成功,為什么沒有多久有出現復發了呢?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成都中醫腫瘤醫院段心好主任講:這跟腫瘤本身的生物特性有關系、同時也跟術后相關護理和鞏固治療有密切關系!
段心好主任講:腫瘤相比起普通增生,組織良性病變來講要更狡猾一些,腫瘤會慢慢蟄伏在人體內,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復發轉移,呈現周邊浸潤性生長。正是這一頑固特點,令很多腫瘤患者進行手術切除原病灶后不出幾年發生腫瘤復發,病灶轉移,令人恐慌,即便是早期腫瘤切除較完整,術后仍然存在著復發的風險。
一、為何有時腫瘤切除,短時間內又發生了轉移病情
腫瘤細胞非常狡猾,智商頗高,目前臨床有一種檢測方法,能有效檢測血液循環外周組織內存在的腫瘤細胞。通過一些腫瘤標志物檢測,很多患者手術前就可以在血液中查詢腫瘤細胞數量,他們寄居在肝臟,骨骼,大腦,肺,胃,腎等器官中。
所以我們在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切除循環性,寄居在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又會開始發展、悄悄轉移陣地。正因如此,腫瘤在術后才這么容易復發。所以對待腫瘤病人在手術切除后往往還需要進一步做相關的鞏固預防治療,常用的鞏固治療方法有中醫治療、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等,盡可能清掃殘余腫瘤細胞,以此降低病癥復發、轉移的風險。
二、腫瘤術后易復發跟腫瘤本身生物特性有關系
癌癥在英文中被稱為“cancer”,意為螃蟹。將腫瘤比于螃蟹生動描述了生長過程和延伸特點,他能向周圍神經組織毛細血管伸出觸角,緩慢滲透。猶如大樹底下不斷向下延伸的根莖一樣,生命力頑強,放肆汲取營養價值,同時根部血管異常豐富。這也是為什么,腫瘤根治切除術范圍非常大的原因。例如乳腺癌,除了受損乳房外,周邊肌肉組織,脂肪組織,淋巴結構等需要切除。
舉個例子,肺腫瘤患者,左肺葉呈現兩厘米大小的腫瘤,只有切掉整個肺葉才能做到原病灶玻剝離。手術治療目的是盡可能將腫瘤周邊發生過存在浸潤的組織,共同放置一個高壓鍋中,選擇一鍋端的形式消除。
然而,今天手術切除了肉眼能觀察到的腫瘤組織及其他可疑病變,也無法避免,會存在漏網之魚。少量在影像學都十分弱小的腫瘤細胞,可能會悄悄潛入脈管。這樣,術后病理脈管癌栓患者易發生復發轉移,預后效果相對較差。
三、腫瘤易復發轉移還可能與人體基因鏈條有關系
除此之外,腫瘤發生轉移或與人體基因鏈條有著密切聯系。臨床將腫瘤轉移視為不同類型基因組成單系列獨立事件。
腫瘤轉移相關基因分為轉移促進基因,主要有ras基因,CD44v以及轉移抑制基因nm23.人人體質不同,生理結構組成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如果兩種基因表達不平穩,腫瘤自然容易發生轉移,這也很容易解釋為何有人患病時間早、有人患病時間晚,有人沒經過任何治療,卻不存在任何轉移,這點正是受病人機體本身基因鏈條的影響。
腫瘤手術很成功為什么不久后又復發了呢?以上就是成都中醫腫瘤醫院段心好主任對“為什么腫瘤治療易復發轉移”這個問題的簡單解答,腫瘤的復發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本身治療不徹底、護理不當、病人體質差等等,對待腫瘤的治療,即便臨床手術切除成功,也不要忘了后續的鞏固預防治療,還要對腫瘤病情的定期復查工作放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