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腫瘤”是近幾年來腫瘤臨床上比較常聽到一個新詞,以往很多人對腫瘤病的治療認知一直停留在傳統的“手術、放化療”上,但實際的臨床情況確實,面對很多中晚期階段腫瘤的治療在患者自身體質情況不是太理想的情況下,西醫常規的治療手段在實際臨床上治療卻很受局限,甚至很多患者還出現了身體越治越差的情況,為了應對西醫臨床治療的不足,近些年來在抗瘤上,我國已經慢慢想將中醫介入腫瘤臨床治療當中去,并已經應用于各類腫瘤臨床治療當中去了,同時也取得了很多不錯的表現。
那么,中醫治療腫瘤又有哪些作用呢?有優勢體現嗎?下面我們就跟著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成華東區醫院腫瘤科段心好主任一起來了解認識一下:
一、中醫對腫瘤的認識及命名
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傳承至今已經上千之久,在古時對待各類腫瘤病的記載那時候還不叫腫瘤,后來經常將中醫腫瘤連在一起叫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散見于各個時期的醫籍文獻中。在古代文獻中對于腫瘤的病名有繭唇、舌菌、失榮、石癭、噎膈、反胃、乳巖、癥瘕、積聚、腸覃、肺積、伏梁、翻花瘡等記錄??傮w上看,中醫對腫瘤病名多采用以主證或體征、病因病機、病位結合主證或產生的后果等方式命名。
老中醫段心好主任講:由于不同派系的中醫對腫瘤認識的差異,所以在對腫瘤命名方式上面也存在著不同,同一腫瘤的命名也多種多樣,例如肺腫瘤,常見的病名有肺積、胸痛、咯血、懸飲、息賁等;胃癌則有反胃(翻胃)、胃反、胃脘痛等不同的病名命名。其中,胸痛、咯血、懸飲及胃脘痛與內科的良性疾病難于區別,這給臨床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惑。如何對中醫腫瘤命名進行規范和統一,對于現今中醫腫瘤臨床及理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中醫治腫瘤的優勢體現及臨床意義
中醫認為,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正虛邪實的過程,正氣內虛是腫瘤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療多從患者的全身特點加以考慮,而不只局限于腫瘤病灶本身。臨床上,中醫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開出不同的藥方,在提高機體機能狀態、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促進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體力、改善睡眠、促進手術康復、增加放化療效果方面具有較積極的作用。也已有臨床實踐證實,中藥可有助于抑治腫瘤細胞侵襲轉移,從而對乳腺腫瘤、腸腫瘤、前列腺腫瘤、肺腫瘤、胃腫瘤和骨肉瘤等腫瘤細胞的黏附和遷移起到不錯的抑治作用。
還有就是,中醫治腫瘤的方法并非只有吃中藥,中醫藥治療還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氣功等諸多方法,一定程度上具有恢復內環境平衡,抑瘤、控制腫瘤細胞浸潤、殺傷腫瘤細胞上有著較獨特的效果。對尚未出現轉移病灶的早中期腫瘤患者,使用中藥可控治腫瘤轉移擴散,從而增加手術、介入等治療手段的成功率。此外,對于已經發展為全身性病變的晚期腫瘤患者,中藥還具有增效減毒作用,可增加化療療效,減輕化療中出現的消化道反應及免疫、造血系統損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帶瘤生存時間的作用。
中醫治療腫瘤的優勢怎么體現?成都東區中醫腫瘤醫院段心好主任表示,中醫也是腫瘤臨床上很重要的一種治療方法,尤其是適用于一些易轉移擴散類型的腫瘤和身體整體情況表現較差對放化療難耐受情況的患者,現在對待各類腫瘤中晚期的治療很多都會用到中醫藥去治療,這些臨床大量實踐應用,這也肯定了中醫在抗瘤、治瘤方面是具有實際臨床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