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針對食道腫瘤的治療,常用的手段主要有手術、放化療和中醫治療,大家可能對待西醫常規治療比較了解,但對待中醫方面的治療可能沒有了解那么多,那么中醫能不能用于食道腫瘤臨床當中去呢?中醫藥在臨床治療食道腫瘤上又有哪些作用體現?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認識下: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成都中醫腫瘤醫院段心好主任講:食管腫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其中西醫治療又分為放療、化療、手術及新興的靶向與基因治療,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應癥,外科手術作為食管腫瘤的常用方法,只適用于早期患者治療。但是大部分的腫瘤發現基本都是在中晚期。 這時候中醫治療應運而生,彌補了西醫治療的缺點,又發揮了中醫特色的優勢。給廣大晚期腫瘤患者帶去了臨床用藥治療的福音。
一、中醫單獨使用治療晚期體質較差的食管腫瘤
食管腫瘤屬于中醫“噎膈”范疇,《諸病源候論》記述: “噎膈者, 饑欲得食, 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間, 食物難入, 名曰噎。。本病的病變部位在食管, 其發病與痰瘀交結、脾腎虧虛有關,基于此,我們擬定基礎方結合辨證論治,重用黃芪、黨參、白術扶正補虛,補氣益脾。先察其標本虛實, 抓住痰、瘀、虛這主要病理。 病程初起或體質強壯者, 宜以理氣除痰、袪瘀解毒為主; 久病則多有體虛衰弱, 治療上宜以扶正驅邪為主。
晚期食管腫瘤多屬于氣虛陽微者, 癥見飲食難下, 泛吐清涎, 形體消瘦,面色泛白, 形寒肢冷, 面浮足腫, 舌質暗淡, 苔薄白, 脈沉細。 治宜健脾益氣, 溫陽散結。 方以健脾益氣加減, 藥如黨參、黃芪、白術。
二、中醫藥與放化療手術聯合治療的作用體現
(1)與放療聯合
放射治療后熱盛津傷絡阻者, 癥見皮膚潮紅、瘙癢、滲液破潰, 胸痛干咳,吞咽疼痛, 進食梗阻加重, 納呆, 口干舌燥, 小便短赤, 大便干結, 舌暗紅, 苔黃, 脈細數。 治宜清熱解毒, 益氣養陰, 藥如黃芪、北沙參、石斛、女貞子等。
(2)與化療聯合
化學治療后脾腎虧虛、胃失和降者, 癥見疲倦乏力, 脘痞惡心欲吐, 便溏或腹瀉, 納呆, 舌淡, 苔薄, 脈細。 治宜健脾補腎, 和胃調中。 藥如黃芪、黨參、女貞子、枸杞子等。
(3)外科手術后氣血兩虛、創口難以愈合者, 宜益氣養血、補虛生肌。藥如黨參、女貞子、白術。
三、中醫藥的西醫方法研究及中醫食療意義
對待腫瘤來講,在西醫治療告一段落后, 食療的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現代醫學治療后的患者, 食欲大都不佳或有厭食現象, 特別需要補充營養, 以盡快恢復體力. 由于營養可以影響到機體各種防御功能的運作, 對腫瘤細胞是否增殖、復發或轉移也有一定抑治作用.。治療中的食管腫瘤患者, 需要良好的營養以增強免疫力, 從而改善抗腫瘤治療后所造成的消化能力降低癥狀。
食療建議1:外科手術后氣血兩虛、創口難以愈合者, 宜益氣養血、補虛生肌,可用人參黃芪燉生魚. 臨床報告顯示, 在食管腫瘤手術全期護理中, 服用黃芪可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
食療建議2:放射治療后陰津虧損者, 宜清胃止嘔、益氣袪痰, 可用蘆根洋參柿霜粥、無花果敗醬草瘦肉湯或蛇莓龍葵半枝蓮瘦肉湯
食療建議3: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后身體虧虛者, 宜健脾益氣、滋陰補腎, 可用淮杞燉鱉。
成都中醫腫瘤醫院段心好主任講:中西醫在治療腫瘤方面各有優勢,如何將兩者更好的結合,將是我們今后研究的方向。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密不可分,當今西醫治療中許多抗瘤藥物都是從中藥中提取的。實驗研究表明,二者在抑制DNA 合成、抑制腫瘤血管形成、誘導細胞分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其藥物的抗瘤機理都是相通的、一致的。
臨床實踐也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食管腫瘤較之單純西醫治療,在提高臨床療效、生活質量及治療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只有中西醫緊密地融為一體,相輔相承,才能達到更加令人滿意的療效。中醫治療食管腫瘤有自己的特色,它遵循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并注重“整體觀念”及“審證求因,審因論治”的觀點,從而達到陰陽平衡治療疾病的目的。
隨著時代的前進,中醫藥也應隨之發展、完善自己,不斷地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思路,以求更大的突破。中醫藥將為更多的西方人了解與接受,中醫藥在食管腫瘤的治療上將會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取得更大的效果,為食管腫瘤患者帶來更大的益處。
食道腫瘤的中醫治療方法?通過上面段主任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在食道腫瘤各階段治療當中都有一定的作用體現,尤其是在對待中晚期腫瘤和身體體質較差、對放化療表現難以耐受的患者來講,合理運用中醫辨證去治療往往能取得一個意想不到的預后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