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神州,地大物博,人杰地靈。中醫作為中華之國粹,守護者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上下五千年。隨著當今科技的高速發展,中醫也在這科技洪流中不斷完善、壯大、進步。腫瘤是醫學界攻堅課題,影響著億萬華夏兒女的健康。

  成都東區中醫腫瘤研究院地處西南一隅,肩負著守護一方百姓健康之責任,傳承中醫之偉業,集百家之長,匯萬家名宿之經驗,以黃宏主任領銜的名老中醫,創新了中醫治瘤五六七,今天簡單帶你認識中醫之魅!

  五行的概念

  黃宏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五行這個概念。

  我們重點現在有很多人患一種怪病,就是一生氣就會拉肚子,這從中醫上是如何解釋的呢?中醫理論里,肝屬木,肝對應人的情緒是怒,一般人發怒時,血氣是往上的,于是就有“爭得臉紅”“怒發沖冠”等詞語,這對應著樹木向上生長,所以肝的氣機往上,人一旦發怒,就會加強肝的氣機,使血液逆行,而如果肝部經脈有郁結擋住了,會怎么樣?那么那些氣就只能往下行了,脾胃屬土,我們知道,樹木長在土地上,氣往下行,就直接回到土里面去了,如果那人脾胃虛弱的話,就會有木克土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不只是要從胃下手,還要從中醫意義上的肝上著手。以疏肝補土的藥物,把郁結疏散,把脾胃調理好,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現在西醫對一部分的急性腹瀉,嘔吐,胃痛等有明顯效果,但是如果是一些慢性的,或者是長期的,就束手無策,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有胃病,長期受胃病的痛苦,卻一直治不好。無可否認,這是西醫的一種缺失。而且這個還可以從中醫五行里面分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肝屬木,脾胃屬土,人生氣的時候加強了木,克制脾土,導致腹瀉腹痛。根據五行相生相克,可以輔助認識很多病的病機,所謂病機,就是生病的根本原因。

  ◎物以類聚,五行以群分

  和陰陽兩個字一樣,由于在龜甲、骨頭上的寫作不便,所以,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就有了其他更多的延伸含義。

  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不只存在有物質,更存在有現象,而現象是由物質的運動產生的,所以,把五行的含義進一步延伸,通過取象比類,對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歸納,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談的金、木、水、火、土。也就是說,現在所說的“五行”已經不是五種物質含義的“五材”了。

  木的運動規律為順暢生長,故而,就把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都歸屬于木。

  火的運動規律為向外、向上,故而,就把具有溫熱、向外、向上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都歸屬于火。

  土的運動規律為化生、生新,故而,就把具有化生、承載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都歸屬于土。

  金的運動規律為順從改變、清除舊有,故而,就把具有清潔、消除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都歸屬于金。

  水的運動規律為向內、向下,故而,就把寒涼、向內、向下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和現象都歸屬于水。

  如一年的時間,中醫上分為五季:春、夏、長夏、秋和冬,春天,萬物蘇醒,開始生長,調達舒暢,所以,春天歸于木;夏天,氣溫升高,同于火性,所以,夏天歸于火;長夏,為熱轉為涼的季節,而涼的產生就相當于土的“生新”,所以長夏歸于土;秋天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人們順從自然的恩賜而收獲,之后,舊有的農作物被清除,所以秋天歸于金;冬天,天氣寒冷,氣溫下降,“寒則收引”,等同于向下、向內“運動”,所以,冬天歸于水。

  ◎五行具備,相生相克,自成平衡

  人的身體是五行具備的,五行有生有克,用現代一點的話講,是有加強也有制衡,這樣構成了一個大的整體,如果平常身體很好,五行就會自動相生相克,各種力量達到平衡。一旦這種平衡打破了,就會出現病癥,也許是木過強了,金無法克制它,所以它就去欺負土,于是病人就會胸肋苦滿消化不良,再嚴重就出現胃炎,膽結石及腫瘤。所以中國文化的智慧講究的是平衡,這個不能多,那個不能少,這是天地的道理,是人類社會的道理,也是人體的道理,因人生于天地之中。

  成華東區醫院中醫治瘤五六七

  (五行、六經、七情)治療特色!

  院方治療腫瘤遵循中醫五行生克原理,六經辨證論治,七情疏導治療,優勢特色是中西合參,循經用藥,精準治療,其中醫歸經與腫瘤靶向給藥結合,恢復人體陰陽平衡,臟腑平衡、氣血和調,達到人與自然、人體內部環境的協調,杜絕癌細胞生長土壤,從根本上防治腫瘤細胞轉移和擴散,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效延長生命機能!